青少年心理咨询:青少年为何容易沈迷手机?心理咨询师解析背後的“心理密码”_孩子_父母_家长

灵签紫微流年 48 0

看到这样的问题:

12岁的女儿每天玩手机,黑白颠倒,不做作业,成绩下降后厌学拒学。让她交出手机,她说想跳楼。我该怎么办?

沈迷手机的孩子怎么了?

为什么沈迷的手机无法自拔?

孩子沈迷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?

在当今社会,儿童青少年过度依赖手机、沈迷甚至上瘾是无数家长的教育烦恼。

但也是玩手机,有的孩子沈迷,有的孩子却不沈迷。

当我们不能真正照顾孩子的心时,我们永远无法解决沈粉丝玩耍的问题。因此,儿童背后缺乏需求,所以沈溺爱电子产品的原因,真的值得思考。

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,我在20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深刻体会到,复杂的心理危机常常隐藏在儿童沈迷手机的外观背后。

手机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?No.1 娱乐的需求

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玩耍和娱乐,需要丰富多样、创新的玩耍体验,更需要体验人际互动、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。

当孩子们沉迷于手机时,他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。孩子们除了玩手机还能做什么?我们如何让他们体验生活的乐趣?

有些父母总是对世界保持好奇心,会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去看世界,比如旅行等等。通常带孩子一起散步、玩耍,或者和社区里的孩子一起玩耍,周末去公园、图书馆或组织与朋友的聚会。这样的孩子通常不容易沉迷于手机,因为在生活中,不仅玩手机是让他感到快乐的事情,当他们长大后,他们还会安排自己的社交和娱乐项目。
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懒惰,没有引导他们的孩子打开丰富世界的大门,甚至为了清洁他们的手机,除了玩手机,孩子没有可替代的娱乐活动

许多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玩,每天要么学习,要么作业枯燥,很少与人交往,甚至有些“社会恐惧”。

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被安排学习或呆在家里,现实生活会让他们感到如此僵硬和无聊。当他们得不到娱乐需求时,他们会去哪里找?

答案是那些在线社交平台,在手机上获得快乐是最简单、最直接、最方便、最快捷的,躺着和坐着都可以获得信息。

用手机看短视频和玩小游戏是一种高度刺激的行为,可以让人们获得短期的乐趣。这种容易获得的多巴胺让孩子们着迷,更不用说孩子们了,甚至成年人也不能停止刷手机了。

No.2 连接感

心理咨询室里有许多孤独、空虚的儿童和青少年。

克莱茵说:人活着是为了寻求与客体的联系。

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,他们天生喜欢与人建立联系,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。如果他们反复尝试和失败,他们会退而求其次,去网络世界寻求链接感。

孩子小时候精力充沛,求知欲和好奇心爆棚,是最想和父母联系的时候,所以不分场合自然会纠缠父母。

我以前在一家餐馆看到过这样的场景。我父亲和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在玩手机。我母亲从浴室回来时拿走了手机,所以我父母在玩手机。

男孩一开始坐得很傻,觉得很无聊,开始问父母为什么,父母很不耐烦,不理他。

终于上菜了,男生开始和服务员聊天:姐姐这是什么菜?好吃吗?我在幼儿园吃过XX...

服务员走开后,儿子又无聊了,开始哭,说我不想吃这个,一边打滚一边嚎叫。

男孩一直想吸引父母的注意,希望父母看着他,想和父母联系。然而,他的父母仍然像“消失”一样盯着手机,不理他。

也许五六年后,男孩的父母会求助:12岁男孩沈迷手机,怎么办?

但是,我们要问父母,孩子除了玩手机还能做什么?

你自己切断了与孩子的联系,养出了一个孤独的孩子。

当孩子需要陪伴时,父母对此视而不见。甚至很多家长直接给孩子扔手机,放卡通片,玩一个小游戏,或者在D音上找一个主题视频让孩子自己刷。很少有家长会放弃自己的闲暇时间,陪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或者回答孩子幼稚的问题。

孩子感觉不到被家人爱,缺乏父母的高质量陪伴,缺乏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联系。没有人关注他,没有人陪伴他,没有人需要他,没有人让他觉得他很重要。所以孩子们选择手机作为最好的朋友陪伴自己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们只习惯于与手机连接,或者已经失去了与人连接的能力,不习惯人的陪伴。

No.3 成就感

“我是个学渣,唯一被别人说得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在游戏里。”

有些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评价太低,经常批评和压制孩子,不承认孩子的行为,在现实世界中,让孩子感到沮丧

有些父母情绪不稳定,经常指责孩子,和孩子说话时暴跳如雷,让孩子觉得和父母说话比和手机里的人说话好。

孩子没有机会体验成就感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。这样的孩子会在手机游戏中找到成就感。

在游戏世界里,他们可以得到胜利的感觉。每当他们突破障碍时,他们就会获得掌声、小礼物或新的权益。孩子们可以及时得到认可,有成就感和快乐,所以他们喜欢玩游戏。此外,孩子们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容错空间。如果他们输了,他们不会受到批评,但他们会被鼓励下次成功。

No.4 掌控感

“只有拿起手机,我才能做自己。”

"我知道这个游戏里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得到的,真的只属于我自己。"

在心理咨询接待的网瘾案例中,大多数青少年都有父母敌对情绪

很多沈迷手机的孩子背后都是控制力很强的父母。现实生活中,有些孩子被父母牵着走,就像牵线木偶一样,没有自主权。

例如,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,控制更多,孩子无法抗拒或抗拒无效,他可能会在玩手机时发泄不良情绪。

尤其是初中生更容易开始网瘾。在青春期之前,他们可能是父母眼中的“懂事好孩子”。初中毕业后,他们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和力量感,希望过上更真实的生活,所以他们会通过在反抗父母之前控制他们来表达自己。

一方面,在手机上,他不必听从父母的安排和老师的纪律,也不必完成任务或内容。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计划、行动和决定,享受充分的自主权和控制感

另一方面,孩子们通过玩手机游戏来对抗父母,打败父母对他的控制,你越禁止他,他就越想面对。

此时,手机和游戏本身的意义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抗,所以我们应该从建立关系和调整情绪开始。

No.5 自我保护

对一些孩子来说,手机可能是他们逃避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,也可能是自我保护。

在沈迷手机之前,孩子们可能在生活的许多方面(学习、家庭关系、人际关系甚至自我认同困惑)感到压力、疲劳、焦虑、挫折、无意义或失败。

在现代教育中,许多孩子没有重要的方法来释放压力和焦虑。玩耍时间不仅在学校被剥夺,而且在校园外也是一个无缝的辅导和兴趣课程。特别是在一些规则大于一切的家庭中,孩子们过着非常沮丧的生活,生命力受到抑制,攻击性无法释放,只能通过玩游戏来缓解。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。当手机游戏的诱惑和繁重的学习无法平衡时,青少年很容易陷入焦虑和无力。此外,当父母的期望与青少年自身的能力不匹配时,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沈迷游戏。有些孩子在学校不适应人际关系,周围没有人能及时给自己帮助和情感支持,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网络来避免这些现实的痛苦。一个网瘾的孩子说,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,大家组团玩游戏,互相争斗,对他很有吸引力。在学校,他很少和同学一起玩,也不想和同学发生太多冲突。有些父母关系不好,经常吵架,打架,或者一方有婚外情,父母生活不幸福,孩子长期小心紧张。在这种不好的氛围中,孩子的心非常崩溃,只能通过手机缓解内心的抑郁,或者在游戏中麻痹自己,或者找人聊天来获得内心的安慰。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,控制太严格,太焦虑,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,经常批评和指责孩子,孩子在家庭中感到沮丧、限制、被迫,心理负担很重。

在心理咨询接待的青少年沈迷手机案例中,许多孩子最初被父母视为手机成瘾者,但最终发现他们患有抑郁症或躁郁症。

沈迷手机,只是他们缓解现实痛苦的行为。至少,当他们沉迷于手机时,快速分泌的多巴胺会让孩子短时间忽略疼痛。

然而,这种避免痛苦的方式是有代价的。

人们可能会变得缺乏自制力,依赖手机,无法正常社交...这样往往会加剧他们对手机的沈迷,导致恶性循环。

当孩子习惯用手机逃避痛苦时,也会降低处理情绪的能力,变得更加焦虑、脆弱和抑郁。

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提醒您:

儿童沈迷手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预防,不仅要看到儿童玩手机的表面,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。

如果孩子还处于迷恋手机的初级阶段,父母应该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,了解孩子内心的困境

要了解孩子喜欢手机的原因,学习压力大,厌学,情绪困扰还是缺朋友...如果孩子通过沈迷手机逃避压力,玩手机让孩子受益,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和负担,接受孩子的平庸。

更多的陪伴和支持孩子。当亲子关系良好,家庭互动愉快时,他对手机的痴迷就会减少。父母可以通过合理约定手机的使用时间来限制使用,引导孩子外出锻炼和社交,培养其他爱好。

如果孩子过度依赖手机,甚至上瘾了,这时,孩子离开手机就会产生戒断症状,例如,焦虑、抑郁、易怒、疲劳、戒断压力反应甚至会导致自残、自杀,在这种情况下,父母必须小心处理,可以及时处理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,在专业顾问的系统指导下,调整情绪,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方式,建立儿童手机规则,逐步减少儿童手机使用管理,让儿童逐步回到正确的轨道。

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智能陷阱》

END

▎本文是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的原创文章,已经进行了原创保护。转载时请注明来源。未经许可,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。

I ? 听说吧

听说心理机构已经传承了16年的口碑

来访者遍布国内外

标签: #咨询 #手机? #心理咨询师 #青少年心理 #心理密码